正在阅读:忻州历史名人
分享文章

微信扫一扫

参与评论
0
当前位置:首页 / 文章 / 人文地理 / 正文

信息未审核或下架中,当前页面为预览效果,仅管理员可见

忻州历史名人

转载 2014/08/29 17:12:02 发布 IP属地:未知 来源:网络 作者:繁峙网 5695 阅读 0 评论 2 点赞
      匈奴汉国皇帝刘聪,字玄明,一名刘载,生年不详,卒于东晋元帝太兴元年( 318年)。新兴(今山西忻州市)匈奴人。十六国时汉国国君。
      匈奴汉国皇帝刘渊,字元海,生年不详,卒于西晋永嘉四年(310年)。南匈奴单于于扶罗之孙,匈奴左贤王刘豹之子。十六国匈奴汉国的创立者。建安二十一年(216年),曹操分匈奴为五部,以刘豹为左部师居于新兴(今山西忻州市北),刘豹死后,刘渊代为左部帅。西晋太康十年(289年),晋武帝司马炎以刘渊为匈奴北部都尉。

     元好问 字裕之,号遗山,世称遗山先生。生于金章宗明昌元年(1190年)七月初八,卒于元宪宗蒙哥七年(1257年)九月初四日。太原秀容(今山西省忻州市)韩岩村人。他是700多年前我国金朝最有成就的作家和历史学家,是宋金对峙时期北方文学的主要代表,又是金元之际在文学上承前启后的桥梁。

      白朴(1226——约1306),山西忻州河曲人。金末战乱时失母,由元好问教育成长。入元不仕,参加玉京书会,从事杂剧创作。作品存目十六种,今存《墙头马上》、《梧桐雨》,《墙头马上》为代表作,歌颂自由恋爱,反对封建礼教。为元曲四大家之一。

     傅山(1606--1684),男,西村人。初名鼎臣,原字青竹,后改名为山,字青主,一字仁仲,别字公之佗,号朱衣道人。别名共44个。明代万历35年6月19日生于阳曲县西村。傅山祖籍原为山西大同,六世祖迁居忻州顿村,明正德15年(公元1520年),迁居阳曲县西村。其祖父傅霖,出身进士,官拜辽海兵备道。其父傅之谟,号离垢先生,精通中医。傅山兄3人,兄名庚,弟名止,他为老二,当地人称"傅二爷"。傅山有一子名眉,文武双全,熟读兵书,能骑射、善长枪。

     徐继畲,字健男,号松龛,山西五台县东冶镇人。生于清乾隆六十年(1795年),卒于同治十二年(1873年)。他是一位爱国者,是中国近代开眼看世界的伟大先驱之一,又是近代著名的地理学家,在文学、历史学、书法等方面也有一定的成就。《瀛环志略》是他最重要的一部著作。


      阎锡山,字百川,号龙池,乳名万喜,山西省五台县河边村(今属定襄县) 人,1883年10月8日生于地主兼商业高利贷者家庭。1911年10月29日参加辛亥太原起义并获得成功,被推选为 山西都督,时年28岁。1914年5月被袁世凯委任为同武将军,1916年被任命为山西督军,1917年被段祺瑞政府任命为山西省长,集山西军政大权于一身。 1927年5月月就任北方革命军总司令。1928年2月被南京政府委任为国民革命军 第三集团军总司令,同年6月任平津卫戌总司令,10月任南京政府内政部部长。 1930年被委任为陆海空军副总司令,同年八九月间与冯玉祥、汪精卫联合反蒋, 在北平另组国民政府,并任主席兼陆海空军总司令兼第二方面军总司令。但很快阎冯倒蒋失败,在蒋介石的威逼下,于1930年11月29日从河边村化装出发潜往天津,12月22日离津隐居大连。1931年8月5日,由大连潜回山西大同,旋即返归河边。同年,“九一八”事变爆发后,在诸多因素促使下,蒋阎和好,阎锡山又于1932年2月出任太原绥靖公署主任,1937年任第二战区司令长官,1938年3月兼任山西省主席。1949年3月29日,中国人民解放军兵临太原,阎离并飞往南京,从此告别山西。同年6月3日,出任国民党行政院院长兼国防部部长,12月8日随国民党退守台湾。 1960年5月23日,病死在台北阳明山寓所,终年77岁。

     续范亭,名培模。1893年出生于山西崞县(今忻州原平市崞阳镇)农家。1909年入太原陆军小学,并秘密加入同盟会。1911年参加辛亥革命,任山西远征队长。1913年入保定军校,翌年因反对袁世凯遭通缉西走华山聚义。翌年参加护国军讨袁。1924年,在国民联军中任旅长。1927年任联军军政学校校长,后在西北军中长期任参谋长、总参议。1935年在南京参加国民党“五大”时因抗日的呼吁不受采纳而到中山陵前愤然剖腹。1936年参加“西安事变”。1937年抗战爆发后,任第二战区总动员委员会主任委员,与共产党人合作创建山西新军。1940年任新军总指挥、八路军晋绥军区副司令员。1941年赴延安疗养。1947年病逝于山西临县,中共中央根据其临终申请追认他为正式党员。

     徐向前,1901年1月生于山西五台县永安村。1924年5月年进黄埔军校。1927年3月加入共产党。1927年11月参加广州起义,任第六工人联队队长。起义部队退到海陆丰后,任红四师参谋长、师长。1931年11月,任红四方面军总指挥。1937年后,先后任一二九师副师长、山东纵队司令员、晋绥联防军副司令员、抗大校长。1946年6月,任晋冀鲁豫军区第一副司令、华北军区第一副司令、第一兵团司令兼政委。1949年10月,任总参谋长。1954年6月,任军委副主席,分管空军和国防防空工作。1956年党的"八大"上当选为政治局委员。1978年,任国务院副总理、国防部长。1990年9月逝世。

     薄一波,曾用名薄书存,一九○八年生,山西定襄县蒋村人。1925年入党,在山西从事学生和工人运动。1929年在中共顺直省委军委指导兵运工作,在唐山等组织兵暴,三次被捕入狱。1931年在北平“军人反省分院”坚持狱中斗争,1936年出狱后任山西公开工作委员会书记。抗战时期,组织山西牺牲救国同盟,组织山西青年抗日记死队,1939年所部编八路军,任太岳军区政委、晋冀鲁豫边行政委员会副主席。1945年在党的“七大”上当选为中央委员,任晋冀鲁豫中央局副书记、军区副政伤委。1948年任华北局第二书记、华北军区政委。1949年后,任中央财经委员会副主任、财政部部长、国家建设委员会主任、副总理等职。1979年复出,政治局委员、副总理、任中顾委副主任等职。。 1992年,薄一波从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副主任的位置上离任后,很少在公众的目光中出现。在人们的记忆里,从屏幕上见到薄一波也仅有两次:一次是党的十五大胜利闭幕之际,薄一波在接受电视采访时,对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集体的充分肯定;另一次则是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50周年的盛大庆典中,薄一波神采奕奕地站在天安门城楼上。其实,晚年薄一波身体安康、思维清晰,既难忘昔日烽火连天的岁月,也仍在关注中国的现代化建设与改革开放事业,真情依旧。2007年1月15日20时30分在北京逝世,享年99岁。

已有0人点赞

自定义html广告位

0条评论

 
承诺遵守文明发帖,国家相关法律法规 0/300